骨質疏鬆是什麼碗糕?簡單易懂的骨鬆介紹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,主要特徵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,導致骨骼變得脆弱,增加骨折風險。想像一下,原本堅固的骨頭變得像空心菜一樣,內部結構變得稀疏多孔,這就是骨質疏鬆的典型表現。
為什麼我們的骨頭會逐漸流失呢?主要原因包括:年齡增長(特別是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減少)、鈣質攝取不足、缺乏運動、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、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。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,50歲以上女性約有三分之一患有骨質疏鬆,男性則約有五分之一。
骨質疏鬆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,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:身高變矮、駝背、背部疼痛、輕微碰撞就骨折(尤其是髖部、脊椎和手腕)。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,千萬不能輕忽。
免費骨鬆檢查好康報報!政府幫你顧骨本
香港政府為關懷市民骨骼健康,特別推出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計劃,讓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及早發現問題。這項政府骨質疏鬆檢查福利主要針對高風險族群,包括:65歲以上長者、停經後婦女、長期服用類固醇者、有家族病史者等。
檢查項目通常包括:骨密度檢測(DXA掃描)、醫生問診評估、基本身體檢查等。整個過程約需30-60分鐘,完全骨質疏鬆檢查免費,不需支付任何費用。
申請流程很簡單:
- 步驟1:準備身份證明文件及相關醫療記錄
- 步驟2:前往指定醫療機構或透過衛生署網站預約
- 步驟3:按預約時間接受檢查
檢查地點遍布全港各區公立醫院和指定診所,可透過衛生署網站查詢最近的服務點。建議事先預約,避免久候。
檢查報告出來了,該怎麼辦?
檢查後約1-2週會收到骨密度報告,最重要的指標是T值(T-score),這個數值表示你的骨密度與健康年輕人的比較結果:
T值範圍 | 診斷結果 |
---|---|
-1.0以上 | 正常 |
-1.0至-2.5 | 骨量減少(骨質偏低) |
-2.5以下 | 骨質疏鬆症 |
若結果顯示骨密度偏低或已達骨鬆標準,醫生通常會建議:藥物治療(如雙磷酸鹽類藥物)、補充鈣和維生素D、調整生活習慣、定期追蹤檢查等。重要的是要遵循醫囑,不要自行停藥或改變劑量。
日常生活保養撇步,讓骨頭硬梆梆
預防勝於治療,日常保養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關鍵。飲食方面,建議多攝取高鈣食物:
- 乳製品:牛奶、乳酪、芝士(每日2-3份)
- 深綠色蔬菜:芥蘭、菜心、西蘭花
- 豆製品:豆腐、豆干、豆漿
- 堅果類:杏仁、芝麻
運動方面,負重運動對骨骼特別有益,如:快走、慢跑、跳舞、爬樓梯、太極等,每週至少3次,每次30分鐘。同時要避免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。
生活習慣上,應戒煙限酒、減少咖啡因攝取(每日不超過2杯咖啡)、維持適當體重、注意居家防跌措施。陽光照射也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,建議每日曬太陽10-15分鐘。
骨鬆迷思大破解!常見問題一次解答
迷思一:喝牛奶真的能補鈣嗎?
牛奶確實是良好的鈣質來源,但並非唯一選擇。對乳糖不耐症者,可選擇低乳糖牛奶、優格或乳酪,也可從其他食物獲取鈣質。
迷思二:吃鈣片就好,不用注意飲食?
這是錯誤觀念!鈣片只是輔助,均衡飲食才是根本。過量補充鈣片可能導致副作用,應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。
迷思三:年紀大了,骨鬆是正常的?
雖然骨質隨年齡流失是自然現象,但絕非不可避免。透過適當預防措施,可以大幅減緩流失速度,維持良好骨質到老。
香港政府提供的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是一項寶貴的福利,建議符合資格的市民善加利用。記住,骨骼健康需要長期投資,從今天開始就為你的骨本把關吧!